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 ——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第65期知行课堂

时间:2017-10-13 阅读次数:

 

 

 

20171013日上午,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第65期“知行课堂”顺利举办。本次“知行课堂”组织艺院师生前往北京故宫博物院观摩赵孟頫书画特展。活动由艺术学院学工办、团委组织带队,白巍教授、邱章红教授等学院教师以及29名硕博学生共同参与。

上午10时许,艺术学院师生乘坐的车辆到达故宫东华门附近。一行人进入东华门,径直穿过太和门前熙熙攘攘的游客,到达了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的武英殿。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的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倡导“师古”。正如《元史》中《赵孟頫传》所论,“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一想到即将有机会与“元代冠冕”的字画作品近距离接触,参观团的老师同学们都十分激动。

走入宏伟的武英殿,师生们的目光首先被禹之鼎的《摹赵孟頫像》所吸引。画中的赵孟頫眉目清秀,神情冲和,与时人称其有如“神仙中人”正相符合。

紧接着,艺术学院的师生们观摩了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赵孟頫素重临习前贤墨迹,确立了“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他师法古人,从古人笔墨中汲取精华;但他并不简单地模仿古人,而是以个人的艺术实践来实现自身的审美理想。也正因如此,他取得了“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的书法成就。在这次展览中,师生们有幸地见到了赵孟頫在人生中不同时期、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赵孟頫草书《千字文》卷、行书《归去来辞》卷等书法作品,用笔古拙,结体方阔,肥厚圆劲,捺笔特重,代表了赵孟頫45岁之前的书法风格;行书《洛神赋》卷、小楷《无逸篇》卷等作品,以“二王”为风范,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代表了其45岁至55岁的风骨;而56岁至60岁的赵孟頫,书风日趋刚健挺拔,字形也由方阔化为颀长,老师和同学们也从赵孟頫行书《万寿曲》卷等作品中看出明显转变;61岁直至去世,赵孟頫笔力愈发深沉扎实,笔势愈发雄健放纵,观其行书《出师表》卷、《酒德颂》卷等作品,姿致洒脱,苍劲老到,令观者叹服。

除了赵孟頫的书法,参观团师生们还欣赏了赵氏的画作。《秋郊饮马图》、《浴马图》、《幽篁戴胜图》等数十幅作品皆为松雪毕生的精品之作。从这些作品来看,其绘画题材丰富,水墨、青绿两者兼擅,写意、工笔画法俱佳。明代宋濂曾评其画,“凡山水、士女、花竹、翎毛、木石、马牛之属,亦入妙品。”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文徵明临赵孟頫《兰石图》,赵孟頫学生黄公望的《丹崖玉树图》,赵孟頫与妻子管道昇、次子赵雍合作的《墨竹图》,外孙王蒙的《夏山高隐图》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成就也高下有别,但却让人看到在以赵孟頫为核心的家人、友朋、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承晋唐之法、重笔墨韵致的书画风气在元朝的复兴。

流连于笔墨之间,上午的时光渐渐过去,参观活动也悄然走向尾声。只恨时间流逝太快,老师和同学们多希望时间能够凝滞,在白巍教授、邱章红教授的讲解以及同学们的讨论中,继续瞻仰大家文墨,于一撇一捺中体会其苍劲,于一草一木中品味其惊艳。

在本次“知行课堂”的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对一位“以古为源,融古为己,化古为新”的艺术大师的认知,对一个时代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重读,更增加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使得同学们学习了解乃至研究品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作品的渴求更加热切。





撰稿|白浩然    
图源|邱章红老师